雙碳目標背景下,再制造產業發展的新機遇
--——“中國再制造50人論壇”總召集人、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原副司長馬榮
“2021年中國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行業年會暨中國汽車零部件再制造高質量規范化發展論壇” 11月4-5日在廣州成功舉辦。“中國再制造50人論壇”總召集人、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原副司長馬榮作了題為《雙碳目標背景下,再制造產業發展的新機遇》的重要講話,她說:
今年是我國 “十四五”規劃的啟動之年,也是實施“雙碳”目標戰略的元年。近日,黨中央、國務院印發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這是中國實現雙碳目標的頂層設計和戰略部署,提出了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的總體目標,確定了10個方面37項重點任務,明確了路線圖和時間表。國務院印發了《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方案》聚焦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對推進碳達峰工作做出總體部署,在重點任務中明確了重點實施的10項重大行動,是我國今后8年的行動綱領。這是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面臨我國經濟社會的重大變革和全面轉型,必須深度調整產業結構 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要盡快達成行業共識,凝聚各方力量,拿出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切實可行的行業行動方案,實現再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講幾點意見供大家參考。
一、緊緊圍繞雙碳目標,進一步明確再制造產業發展方向和重點
《意見》中提出的5項工作原則,其中第2項:節約優先。把節約能源資源放在首位,實行全面節約戰略,持續降低單位產出能源資源消耗和碳排放,提高投入產出效率,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從源頭和入口形成有效的碳排放控制閥門。再制造產品是最節約資源能源的產品,從經濟學的角度講,消耗資源越少的產品,經濟性就越好,與制造新品相比,再制造產品可以大幅度節能、節材,降低成本,可降低80%以上的大氣污染物排放,價格上也有明顯的競爭優勢;ǘ既蜃詣幼兯傧溆邢薰旧a的再制造變速箱,價格只有新品的20%,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和市場空間。
《行動方案》10項行動中第六項行動“循環經濟助力降碳行動”,提出:抓住資源利用這個源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充分發揮減少資源消耗和降碳的協同作用。強調了資源利用環節對降碳的協同效應,特別是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對降低碳排放的貢獻日益顯現。
在健全資源循環利用體系中明確,完善廢舊物資回收網絡,推行“互聯網+”回收模式,實現再生資源應收盡收。加強再生資源綜合利用行業規范管理,促進產業集聚發展。高水平建設現代化“城市礦產”基地,推動再生資源規范化、規;、清潔化利用。推進退役動力電池、光伏組件、風電機組葉片等新興產業廢物循環利用。促進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文辦設備等再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強資源再生產品和再制造產品推廣應用。
推廣使用再制造產品,是推動資源節約循環利用、減少環境污染、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途徑。張偉院長帶領的京津冀再制造產業研究院,組織開展了再制造產品的碳足跡研究,在坐的許多企業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和數據,初步核算了再制品產品的碳排放情況,與原生產品的排放比較,可以明顯看到再制造產品在節能降碳方面的優勢和潛力。要加強再制造領域降碳的基礎研究,關注國內外碳市場、核算、標準、交易、技術等發展情況,提出行業發展目標導向,著手制定再制造產業的行動方案。再制造行業是最有條件提前實現碳達峰目標的行業,而且對整個汽車產業的節能降碳有重要的支撐作用。
二、強化技術創新,進一步加快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行動方案》中強調,要加快推進工業領域低碳工藝革新和數字化轉型。
汽車零部件再制造是我國最早開展再制造實踐的領域,也是我國目前再制造發展最成熟的領域;仡櫰嚵悴考僦圃飚a業發展歷程,最初我們就是緊緊抓住了工藝技術研發這個重要環節,打牢了行業發展的基礎,在徐院士的帶領下,取得了技術突破,占領了技術的至高點,目前再制造企業生產工藝自動化、智能化水平有很大提升,數字化車間、智能化工廠大大提升了企業管理能力、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中明確,促進再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升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機床、文辦設備等再制造水平,推動盾構機、航空發動機、工業機器人等新興領域再制造產業發展,推廣應用無損檢測、增材制造、柔性加工等再制造共性關鍵技術。培育專業化再制造舊件回收企業。支持建設再制造產品交易平臺。鼓勵企業在售后服務體系中應用再制造產品并履行告知義務。推動再制造技術與裝備數字化轉型結合,為大型機電裝備提供定制化再制造服務。圍繞雙碳目標,我們要研究在降碳方面的技術工藝,特別是數字化、智能化轉型路徑。
去年底,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5個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中,強調,加強全生命周期管理。引導企業通過建立監測系統、應答中心、追溯體系等方式,提供遠程運維、狀態預警、故障診斷等在線服務,發展產品再制造、再利用,實現經濟、社會生態價值最大化!豆芾磙k法》要求,通過多個系統平臺記錄從舊件原材料到產品再制造、流通,甚至廢物管理的相關數據,真正形成了“全過程記錄,全周期追溯”的管理模式,從而實現完整追溯再制造產品的流通全過程,提高了再制造產品規范化管理水平。
三、落實《管理辦法》,進一步提高行業規范化、規;、高質量發展水平
今年4月23日,國家發改委等8部門聯合印發《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規范管理暫行辦法》,與《報廢機動車回收管理辦法》緊密銜接,進一步完善我國循環經濟制度體系。我國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行業作為再制造產業的重要構成,正在由試點轉向規;、規范化的發展方向!掇k法》的頒發從加強政策供給、深化示范試點和推動產業升級等方面帶動多維產業鏈條元素精準發力。
《辦法》出臺為再制造產品推廣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也提出了對規范再制造企業的系統性支持。特別在推廣應用方面打組合拳,整車生產企業、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銷售商、維修企業、回收和再制造企業、金融和保險行業、國家有關部門的政策和制度安排要協同一致,作為重要的綠色低碳產品加大推廣應用。引導更多的企業、科研機構、社會資本投入到這一領域,使更多的消費者使用再制造產品,才能更加廣泛地推廣應用再制造產品,形成良性機制。舊件回收、售后體系、保險備件、維修、物流、租賃,以及政府公共機構采購管理等方面,都可作為再制造產業密切相關的發展觸手和市場主體。目前,一些整車生產企業和平安保險等保險公司均把再制造產品納入自身售后備件體系,很多大型維修企業也把再制造產品作為維修配件的重要來源。在推廣應用方面已經有了很好的模式。
再強調兩個問題:
一是加強產業集聚化發展問題,這是再制造產業規;l展的必然趨勢。我國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行業已呈現出從單個企業模式向產業集群化園區模式轉變的趨勢,其優勢和效果已顯現。發揮基地的商業服務、技術服務、工業加工服務、信息共享平臺功能,形成完整的再制造產業鏈條,彰顯再制造產業聚集發展的優勢,同時再制造產業集聚發展也有助于專業化回收、拆解、清洗、再制造形成完整的產業鏈與配套的服務模式,促進企業規范化發展!笆奈濉毖h經濟發展規劃中,確定的11項重點工程與行動,其中第六項“再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中提出:壯大再制造產業規模,形成10個左右再制造產業集聚區,培育一批再制造領軍企業,實現再制造產業產值達到2000億元。
近年來,上海臨港、河北河澗等國家再制造產業基地的示范帶動作用越來越突出,特別是對提升產業集聚化、資源集約化、生產清潔化、運行規范化、管理智能化,促進行業高質量、規;l展意義重大。國家發改委是在反復調研論證評估的基礎上提出的“十四五”發展重點,形成10個再制造產業集聚區,一定是已經有條件和基礎的地區。如果這個目標達成,2025年我國再制造產業規;娇隙〞写蟮奶嵘。
二是規范化發展問題!笆奈濉毖h經濟發展規劃中提出的培育再制造領軍企業非常重要。目前,國家對再制造產業政策調整、市場變化、技術成熟、消費意識轉變等利好信息,使再制造產業發展的外部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許多企業認為,這個行業“好干”了,但是必須提醒大家,“干好”卻不容易,畢竟這是一個技術含量高、質量體系嚴密、關乎生命財產安全的行業。吸引有實力的企業進入該領域,為行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很重要。但也確實有一些非專業化的企業通過造假、鉆政策空子或不正當的交易方式,在市場上銷售不符合再制造產品相關標準的產品,嚴重影響行業的信譽,使正規企業受損。如果允許雙軌制,也就是專業化、現代化、規范化企業與小散亂企業并行,產品同時進入市場,消費者難以辨別,對行業發展和正規企業十分有害,往往一、二個產品,一、二個企業就足以顛覆一個行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教訓十分慘痛。
行業必須規范發展,協會要發揮行業自律、監督的作用,創造公平、誠信、規范的市場環境,加快開展企業、產品、體系認證和標準化工作,培育和支持龍頭企業發展,集聚區發展更需要有領軍骨干企業,絕不能成為小散亂企業的集聚地,要提高準入門檻,否則就沒有示范而言。
同志們、朋友們,中國汽車零部件再制造高質量規范化發展論壇的舉辦,為中國汽車再制造產業的實踐者、參與者、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個交流平臺,通過論壇這個平臺,凝聚共識,為我國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多維資源集聚,加快推動我國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規范化發展。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再制造產業一定會蓬勃發展,擁有輝煌的未來。最后祝論壇取得圓滿成功。